1802 年,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开始制作一系列共五枚的时计,配备多项旨在提升精准度的 装置,其中尤以结合自然擒纵机构的陀飞轮最为突出。这些作品代表了这位制表大师在计时精度方面所能提供的最高水准。如今,值此品牌创立 250 周年之际,瑞士尊贵制表品牌宝玑秉承其精准与创新的使命,推出全新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搭载磁力摆轮轴和高振频擒纵机构(10 赫兹)。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
对精准的追求,并非仅凭单一技艺,而是多重技艺的融汇结晶。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深谙此道。从调整旋转速率、振频、擒纵机构类型等纯机械参数,到横向拓展至所使用的材质或润滑技术等相关领域,这位卓越的制表大师进行了诸多亲身实践。
如今,其中多项创新技术已被证实具有划时代意义 。事实上,这些重大创新已历经数百年时光考验 。其中包括宝玑先生于 1801 年申请专利的陀飞轮装置,以及通过芝麻链提供恒定动力的结构设计,时至今日仍应用于 Tradition传世系列的标志性表款。尽管高振频能够显著提升走时精准度,并使机芯在受扰后迅速恢复稳定运转,但迄今能实现这一技术的研发仅有寥寥几项。其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怀表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的佩戴环境中,几乎不受剧烈运动干扰,因此并无追求高振频的必要。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
其次,十八世纪末的技术条件尚不足以支撑高振频机芯的发展,而这一目标所需的关键前提——更为稳定可靠的擒纵系统与充足的动力储备,当时仍未成熟。直到 2008 年,宝玑才推出首款高振频腕表,正式将这一理念化为现实。
为精准注入全新动能
如今,宝玑已完全掌握腕表重要部件的生产、润饰、润滑与质量管控。腕表的动力输出与各系统的稳定性能皆提升至全新高度,动力储备更可延续数日。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承袭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的传承,从“ 高振频”技术为起点,再次启程,续写对超凡精准的不懈追求。
自21世纪中期以来,宝玑便持续深耕于该领域。2010 年 11 月 9 日,品牌正式为磁力摆轮轴注册专利。其运作原理秉持宝玑一贯的创新精神与技术胆识,旨于将曾被视为制表“天敌”的磁力,化为精准运转的助力。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_机芯组装
磁力摆轮轴如何运行?
曾被制表界视为干扰机芯调速机构正常运行的“禁忌力量”——磁力,如今已被宝玑驯服,化为驱动时计革新的非凡动力。凭借两枚磁铁之间形成的磁场,保持摆轮稳定旋转,有效抵消地心引力带来的影响。
摆轮轴心两端分别配备一枚微型磁铁,二者相互作用,在轮轴内部产生强劲的磁通量。通过对磁通量的精密调控,制造出微弱的磁力失衡,使轴心末端始终与对应支点保持接触。而当机芯收到冲击碰撞,磁性恢复效应将促使轮轴自动回正。
此装置的卓越性能毋庸置疑:当制表师们依然致力于消除机芯中每一丝磁场干扰(以微特斯拉 µT 为单位)时,宝玑的磁力枢轴在完全安全的条件下巧妙运用两枚剩磁约为 1.3 特斯拉(13 000 高斯)的微型磁铁。由此形成的稳定磁场确保摆轮轴心的振幅前所未有地稳定,赋予腕表卓越的计时精准度。
传统摆轮轴在两枚功能性红宝石轴承间来回转动。当时计处于四种垂直方位时(以表冠位置区分——分别对应表冠朝左、朝右、朝下、朝上,摆轮轴的全部重量压在轴承的内壁,使其枢轴侧面与宝石之间的摩擦力被进一步放大——而在两种水平位置(表盘朝上与表盘朝下),摆轮自身的重量同样存在,也会令这类摩擦力加剧。
相较之下,磁力摆轮轴能显著降低摩擦,无论处于何种方位,始终是枢轴末端与宝石轴承接触,接触面极小(远小于传统枢轴的侧面接触),且在六种方位下几乎保持一致,从而使六个方位的平均速率获得显著提升。这一成果,在逾两百年的制表研发历史中堪称首创,自问世以来便赢得业内一致赞誉 。宝玑在摆轮轴两端分别嵌入微型磁铁,构建出一套可自动回正与自我校准的动态平衡系统。品牌率先将这一装置应用于 Classique 经典系列Chronométrie 7727 腕表,其振频高达 10 赫兹。这款腕表随即于 2014 年荣获“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GPHG) 的最高荣誉——“金指针奖”(Aiguille d’Or)。该时计提供白色金或玫瑰金两种款式,现已成为 Classique 经典系列的代表之作。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传承与时俱进
为庆祝品牌成立 250 周年,宝玑推出了其磁力枢轴与高频擒纵系统相结合的新作,其灵感源自 1802 年至 1809 年间打造的一枚非凡时计——编号 1176。这件作品在多个方面都极具独特意义。在技术层面,它是首批搭载四分钟陀飞轮的四枚腕表之一,也是制表大师售出的第五枚陀飞轮表。该杰作还配备了通过链条与锥轮系统实现的恒力擒纵装置。在历史层面,它隶属于一条非凡的传承谱系——共五枚四分钟陀飞轮时计,皆由宝玑位于钟表街的工坊售予显赫客户。
其中两枚现藏于耶路撒冷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与传奇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怀表比肩而立;另外两枚则收藏于巴黎宝玑博物馆。其余作品曾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1738 – 1820)及一位奥斯曼王子所有,另一枚现存于私人收藏。编号 1176 的时计曾交付给波兰贵族波托茨基伯爵,如今珍藏于巴黎宝玑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正是这枚杰作启发了当代的 Classique 7225。原作配备恒力陀飞轮,已具备卓越的计时性能;其大胆的表盘设计设有两枚小秒针,其中右侧秒针可根据需求启停。如今的Classique 7225 延续这一精神,搭载磁力枢轴装置,可透过 41 毫米宝玑金表壳的蓝宝石底盖清晰可见。
宝玑为擒纵轮设计了基于费纳奇镜原理的动态效果;当摆陀以 10 赫兹振频旋转时,每秒可呈现 20 帧图像,令“1775” 与“2025” 字样交替显现,流转自如,这一设计为宝玑首创。
从美学角度而言,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巧妙融合了前代作品的复杂功能与设计精髓:采用中央时、分显示,6 点钟位置设有扇形动力储备显示(原型表款动力储备为 35 小时,新作提升至 60 小时),双小秒盘则分别位于 2 点钟与 10 点钟位置。
双小秒盘设计富有匠心,两者皆以精准计时为核心而设。这一构想源自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于 1809 年的 1176 时计上首次应用。 然而,真正让它们与众不同的是计数机制,不同于原型表款,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 配备了“飞返”系统,计时继续进行的同时,瞬间将其归零并重新启动 。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_表盘组装
其原理简洁精妙:设于 2 点钟位置的“传统”小秒针由腕表动力储备提供动力,持续运转;而设于 10 点钟位置的另一枚小秒针,则可通过 8 点钟位置的按钮一键归零。这一附加功能可用于测量中间时间或两个同时事件的持续时间,正如宝玑于 1820 年发明的那枚被视为现代计时码表起源的时计。
精准度获官方认证,每日误差仅+/- 1秒
此设计遵循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的制表哲学:以简驭繁,操作便捷,且显著提升读时效率、精准度与直观性。1809 年,这一机制便用于验证其恒动陀飞轮的卓越计时性能。 时至 2025 年,全新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之所以采用高振频和磁力摆轮轴,亦是出于相同目的。宝玑证实,该腕表每日误差仅为+/- 1秒。其磁力摆轮轴相当于原型怀表中所搭载的陀飞轮装置。
正如为致敬品牌创立 250 周年而发布的大多数时计,这枚时计亦采用宝玑金打造,搭配全新表耳设计,显著提升佩戴舒适度。表盘、表壳,以及表耳皆饰以“钟表堤岸”玑镂刻花图案。时、分显示盘、小秒盘、精密计时小秒盘及动力储备显示皆饰有 flinqué 玑镂刻花饰纹,均由工艺大师经 30 道工序手工镌刻而成。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为当前在售系列作品。

表壳饰以“钟表堤岸”玑镂刻花图案
宝玑印记 见证宝玑卓越成就
品牌创立 250 周年庆典,是彰显宝玑在装饰工艺、精湛制表与道德准则领域深厚积淀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品牌以铭刻于时计之上的专属印记,见证这一非凡成就。此项认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部件品质、卓越性能和道德准则。宝玑印记适用于整枚腕表及其表扣部件。
和谐之美
宝玑印记是对每一枚腕表品质的权威认证,评估范围不仅涵盖各项润饰细节,更延伸至润饰工艺方式及整体设计的和谐统一。所有润饰工序均遵循严苛的内部规程,由专属印记委员会负责监督,旨在突出宝玑工艺大师的精湛技艺——他们以手工艺完成宝玑各项标志性润饰。委员会亦肩负推动宝玑印记持续发展,确保每一枚铭刻此印记的腕表,在构思、研发与制作过程中,皆体现宝玑精湛的制表艺术。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_宝玑印记
卓越技艺
宝玑印记亦对腕表性能水平进行认证。它镌刻于每枚时计——从独立编号的赋予,到每个生产环节的润饰、组装和质检,直至最终检测的认证,始终相伴。每枚腕表的性能皆经系统性检测,包括计时精度、抗磁场性能,以及与每一表款对应的防水性能。具备大自鸣、三问报时或闹铃功能的表款,其音质亦有严格标准。在日常精准走时方面,每一枚时计皆根据标准划分为“精密科学级”(误差+/- 1秒)、“民用”(误差+/- 2秒)和“正装”(误差-2/+6秒)。宝玑更以严苛标准强化最终品控流程,采用磁力装置确保性能稳定。其自定标准中,磁场暴露值较 NIHS 90-10 标准至少高出 10 倍,而残余偏移量则控制在标准要求的三分之一以内。性能测试亦包括测量每一枚腕表的防水性能。
以道德准则为中心
宝玑印记还认证所有在瑞士生产制造的时计部件均符合高级制表最高标准。正是如此,宝玑成为传承并精进传统制表技艺的典范品牌。品牌对道德准则的践行,亦体现在其专业人才储备战略中——始终致力于培养能为当代及历史表款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制表专家。那些承载着精密计时、原料甄选与生产工艺的珍贵数据,构成宝玑表厂的隐形文化遗产,进一步确保每一枚宝玑时计的精湛工艺。宝玑印记还将品牌所有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与经济因素纳入考量。所有合作伙伴与供应链皆需遵守宝玑所制定的标准。
产品技术数据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7225腕表
7225BH0H9V6

主要特点 Classique 经典系列 7225 腕表,动力储备,小秒盘和小秒针观测秒针,74SC 型机芯,振频 10 赫兹(每小时 72,000 次),60 小时动力储备,41 毫米 18K 宝玑金表壳,表壳饰有“钟表堤岸”手工玑镂刻花图案,18K 宝玑金表盘同样饰有“钟表堤岸”手工玑镂刻花图案,刻度圈搭配罗马数字时标,蓝色金质宝玑时针、分针,大鳞纹鳄鱼皮表带,18K 宝玑金表扣
表壳 18K 宝玑金表壳
直径 41 毫米
厚度 10.7 毫米
表壳中框饰有“钟表堤岸”手工玑镂刻花图案
双面防眩光球面蓝宝石玻璃表镜
双面防眩光防指印蓝宝石玻璃底盖镌刻“BREGUET 250 YEARS”(宝玑250周年)字样
底盖饰有“钟表堤岸”手工玑镂刻花图案
可定制背面底盖
防水深度 3 巴(30米)
表盘18K宝玑金表盘饰有“钟表堤岸”手工玑镂刻花图案
刻度圈搭配罗马数字时标
2 点钟位置设小秒盘,10 点钟位置设观测秒盘,6 点钟位置设动力储存显示,皆饰有 “flinqué” 玑镂刻花饰纹图案
蓝色金质宝玑时针、分针
蓝色秒针和动力储备指针
显示时、分显示,小秒盘,观测秒盘,动力储备
机芯 74SC 型机芯,带独立编号和宝玑签名,宝玑印记,16 法分,361 枚机芯零部件,54 颗功能性宝石
直径 35 毫米
厚度 5.5 毫米
手动上链
振频 10 赫兹(每小时 72,000 次)
双层硅质扁平游丝,硅质擒纵叉和擒纵轮
动力储备达 60 小时
表带海军蓝色大鳞纹鳄鱼皮表带,海军蓝色小鳞纹鳄鱼皮内衬
18K宝玑金针扣
针扣末端饰有代表宝玑的 B 字母
保修 5 年国际销售保证
表盒 250 周年特别版红色皮革表盒,带独立编号,灵感源自宝玑先生时代的摩洛哥皮革表盒
关于宝玑:
1775年,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先生创立宝玑品牌,凭借创新技术与精湛制表工艺闻名于世。作为陀飞轮的发明者,宝玑将精密机械与优雅美学精妙融合,在制表历史上谱写传奇篇章。两个半世纪以来,品牌始终秉持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并重的制表理念。值此品牌成立250周年之际,宝玑以全新时计杰作致敬品牌辉煌历史,亦将同时开创塑造新的制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