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快报讯(特约记者王先朝) “我住在蒿枝坝村,脱贫摘帽以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但是我们村没有水田,只有旱地。”朱有勇介绍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功地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的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口粮生产的难题。”
水稻上山如何实现?朱有勇指出,这其中有两个创新点:一是水稻的旱地分蘖。自古水稻都是种在水田里面,一根秧苗变成一棵稻株。通过选育一系列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旱地条件下与水田一样,分蘖完成,解决了这个问题。二是旱地除草,旱地的杂草比水田多得多,根据杂草的生长规律创建的杂草萌芽期的封草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朱有勇说,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蒿枝坝村277人,人均产量超过了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水稻上山是我们学习总书记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具体的实践。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科技创新。”朱有勇说。